伊撒(Issa)禪師寫到:
尚未成佛
這古老的松樹
悠閒地做夢
雖然它很古老,但它尚未成佛。
悠閒地做夢
它仍在做夢,但總有一天它會醒來,這可能是每一個人的情形。我們都沒有意識到我們最終的實體,我們一直在做夢。我們渴求這個,渴求那個,而不知真正的寶藏就是我們內在的覺醒。
沒有比成佛還要高的,成佛就是抵達意識的最高峰。
意識是唯一的財富。
摘錄自 存在的語言
放鬆,但繼續深入
深入再深入,深入你自己
身體在很遠的地方,幾哩外
頭腦在很遠的地方
你只是一個寂靜的觀照
一種超乎理解的平和
一種言語無法表達的祝福
一種永恆和不朽的經驗
這種經驗會帶給你極度想要跳舞、歡慶
唱歌的感覺
即使你的寂靜都會變成一首歌
而你的靜止都會變成一齣舞蹈
那些知曉這個源頭的人會變成純粹的愛
慈悲心、意識、純粹
這是你最終的本性
@生命只不過是一所學校
一所帶領你到這最終本性的學校
那些不幸而沒有覺察自己存在的偉大
覺察自己意識的最高峰的人,實在很可惜
感覺這個時刻和這個時刻的寧靜
因為你必須一天廿四小時攜帶著它
在這條路上
沒有什麼特別的時期是較適合靜心的
整個生命
整個生命都必須成為靜心的
行、住、坐、臥
持續地靜心
@就像是貫穿花環的細繩
我們看不見它,但它就是在那裡
它把花朵串連起來
你所有的動作、姿勢、就像是花環上的花朵一樣
但是你必須用 覺知 的線來貫穿它們
只有如此,花環才真的是一個花環
讓生命成為一個花環
讓充分的 覺知 連結每一個行為、每一個動作
每一個心情
如此一來,你將會大大地改變
你會成為一個全新的人
每一次的靜心會帶走你虛假的部分
而且會帶來一些新的,新鮮的質地
慢慢的,慢慢的,有一天會到來
那一天,你的整個生命會成為佛陀的生命
它並不很遠
它總是在你可以碰觸的範圍內。
摘錄自 存在的語言
步空(Bukko)禪師說:
超越生死並不是什麼特別的技巧,最主要的就是看穿生死的根本。那個根本並不來自天堂,或是自地上冒起,它存在每個人的運作中心。它與生俱來,死而消滅,在成佛之前,一切都和這個根本有關。一個參禪的人,應該看穿並打破這一切東西。
所謂的禪坐並不是某種可以被完成的運作,所以,如果這樣,那是錯誤的。合乎本性的做法是,單純地瞭解一個人的真心是什麼,而且忠於自己的真心。
參禪是明白一個人的本性,而且,還要瞭解被父母生下來之前的模樣。為了這一點,一個人必須專注自己的感覺,並且淨化它,然後,消除自己的思想和感覺所負載的重量。一個人必須抓住真本性。
我們正在說的是一個人必須抓住自己的真本性。但是,事實上,那一個抓住自己的人已經是自己了,所以,一個人為什麼還要抓住自己呢?
這是因為在大量的知識、認知、判斷中,那真正的自我總是被包藏在分別心和排除異己的行為中,所以自我總是無法以真實的面目出現。
摘錄自 存在的語言
- Mar 30 Fri 2012 23:08
奧修雜談27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