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是「有自我意識的心智」的形成物。

信念指揮、產生、集中、並且駕馭情感。

你的想像和你的信念總是攜手而行

你的信念在你如何處理個人行動的力量的方式上
是極為重要的。
你私人精力的使用會把你與你自己的力量之源
帶入一種密切的關係。

你的信念是形成你目前經驗的樞紐。
你的日常經驗與你個人價值的 概念 密切相關。

你對自己的那些信念,會形成你的自我形象,
而後會對你認為什麼是可能或不可能下定義。
因此,你由那些非實質的可能事件
只選出那些你覺得能符合你的。

你由目前靈與肉的交接點,
按照你的信念由可能性中選擇一件事而將之具體化。

你的經驗是信念的結果,而你的神經結構使得某一個交點成為必然

你誕生在某一些「群體信念」的中間,
而那些群體信念按照你出生的國度而有所不同。

就如當你進入你的身體時,你進入了身體所處的實質環境中,
因此在出生時,你也進入了一個豐富的心理環境。
在那個環境中,信念與概念也都同樣的真實。

所有的信念都會為對方所知悉,

不只是透過相當無意識的身體語言,

而且是心電感應式的。

你造成你自己的實相。
當你看這個世界、社會團體、政治團體、
你的朋友、你的個人經驗,

這些全由你的信念而被吸入你的活動領域裡。

你一生中大的事件,
你與其他人的交往,甚至包括你體內最微小的實質事件的慣性作用
---所有這些都遵循著你有意識的信念。

你們的社會結構裡,
由最大的大都會到最小的農場,
從最富裕的地區到最窮困的貧民窟,
從修道院到監獄,都反映了個人的內在情況,
以及你們每個人所持有的個人信念。

一個愈鼓勵你利用你的能力與活力的信念,
那麼就愈具肯定性。

 概念不只經常在改變世界,
它們還經常在造成它。
一個人的行動與信念會影響到全部的宇宙。

按照你的精力、力量、與熱切程度,
你也能幫許多人改變他們的信念。

你專心致志在什麼上面,你就得到什麼。 除此之外,別無其他的重要法則。

賽斯對那些光只倡導「正面性的想法」書籍的看法:
光只倡導「正面性的想法」的書籍:
雖然有時候有益,但是這些書通常都忽略了
「負面性的感受」、「侵略性」或是「受壓抑的感覺」所具有的「習慣性」。
這些感受通常都只被掃到地毯下面去了。

光只倡導「正面性的想法」的書籍:
這些書沒有教你如何從困境中自拔,
也無從知道你到底被困於那一種惡性循環的心態中。
那些書固然有時很管用,
但是卻說明不了「思想」與「情緒感受」究竟是如何的造成了「實相」。

光只倡導「正面性的想法」的書籍:
那些理論也沒有考慮到「我」這個東西的各種多度空間性的「面目」,

更沒有考慮到每個人雖然遵循著明確的常規,
卻終究得找到如何使這些常規適應他個別的境況的法子,再跟著做。

當你渴望一個與你現在的信念相反的事,就永遠有衝突。


若不是你所有的信念,
不只是那些「幸運的」信念,全部會具體實現的話,
在實質的層面上,你就永遠不會徹底了解,
是你的意念創造了實相。

跟隨別人信念的人,他們演出由別人寫作的戲劇
--然而,那是經他們所默許的。


如果你不分好壞的就對所有臨到頭來的信念照單全收:
即使在最好的情形,你也是讓自己暴露在所有相互牴觸的資料的彈幕之下。

這一來,所有原先能清晰明見的力量與行動的方向就變得一片模糊。

不分好壞的就對所有臨到頭來的信念照單全收
這時候,相互衝突的「要求」與「評估」就被送進了「內我」,
而「內我」在所有警覺之下,會想盡辦法來告訴你情況不妙。
 性質相似的「信念」會聚集在一起,
原因是你對自己的行為與感受,有一種「尋找前後」一致的傾向。


很多謬誤的信念,就由於你的不予查驗 , 而被你不予分辨的全部接受下來。
這時你就給了你的內我關於實相的一副假相。
可是一旦內我的警覺性被喚醒的時候,
它馬上就會採取某些自我改正的措施,來設法彌補這種偏差。

很多謬誤的信念-不予查驗分辨而被全部接受下來:
在情況特別嚴重而失去控制的情況下,內我甚至會繞過意識心的防區,
而直接向你其他的活動層面中,放射出能量以解決當前的困難。
*比如說,以一種啟示似的靈光乍現的方式,把它送上前來。
它能夠使你改變你的一貫行為而採取一種新的行為模式。

孩子接受父母信念的必要:
孩子接受父母信念的在你身為人的時候,
你的「心」大部份要靠頭腦的成長和活動。
 有一些資料是維持生命所必知的,必須由父母來教給孩子傳給孩子。

「從父母處學習」這件事, 能夠加強家庭的團聚力, 當孩子最需要保護的時候。
這種對父母的信念的默認, 在早期嬰兒成長到孩童的期間, 是極為重要的。
這樣子分享共同的概念, 不僅保護了新的後代遠離父母眼中明顯的危險,
還提供了一個讓孩子能在其中長大的架構。
這個架構提供孩子成長的餘地, 直到他的意識心能夠自己推理, 並且有它自己的價值判斷為止。


一個人沒有理由被孩提時的信念或經驗所綑綁。
你有些信念是源自你的童年,
但你並不為它們所擺佈,
除非你相信你是受它們支配。

「剩餘的」信念--
常常某些信念將在某一個時期來構造你的生活,
而你們會因著長大而放棄這些信念。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內在的結構也會改變,
一旦你認出了「剩餘的」信念,你就不可懦怯的對它們默許。

「前世的資料」是透過現在的信念而組織起來的。
這將是極為「組織好」的回憶,而遺下所有那些不適合的東西。
你永遠會為你的信念找到適當的強化。

如果一個人相信他基本上是沒價值,
他會憶起或人家會給他把那個概念合理化的那些次生命。
一個通靈者會揀選那些對你現在很合理的「前世」的傾向,
而-常是無意識的-很精確的順著你的信念去組織它們。

如果你了悟你自己的價值,

那麼,在目前的那個了悟,
就能否定掉也許曾把你吸引到那個情況的任何過去的關於你沒有價值的概念。

一個把自己的價值視為當然的人,

不需要再懷疑這一點,

而他跟著而來的經驗也會是自然的。

財--富--觀:
一個認為他自己很窮的人,
不論它如何努力去賺錢或者人家給了他錢,
他都會把錢遺失或濫用或做錯誤的投資。

財--富--觀:
如果你相信財富是邪惡的,
你就會自動地把可以帶給你財富的任何能力扼殺了。

「知識是壞」?
如果你接受「知識是壞」的這種想法,
那隨著那個信念的結果,所有你去學習的努力將會徒勞無益,或帶給你很大的不適。

「知識是壞」?
你將不會信任任何得來容易的知識,
因為你感覺到你必須要付出代價,而為任何智慧的獲得來補償。
於是你必須把智慧投射到別人身上,
而在你自身則排斥了它,或者是個人價值上得面對一個難局。

惡--善--觀:
如果你接受 惡比善更有力量這個基本概念,
那你的善舉就因你自己的架構而沒有多少成效,
因為你派給善舉如此少的行動力量。

以上摘錄自--《個人實相的本質》

信念是什麼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m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