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時是困難的,因為我們是如此的無意識。

一個男人去見一位偉大的禪師,臨濟。他推開門,扔下鞋子,然後走進來。

師父在看著,幾個門徒跟他坐在一起。那個男人觸碰師父的腳,師父說:「不要碰我的腳,免得我要去洗澡!」那個男人說:「你在說什麼?為什麼你要洗澡?我又不是不純或是骯髒的,或者有其他問題。」師父說:「你就是!你開門的方式裡有憤怒,你扔你鞋子的方式有憤怒。你對你的鞋子無禮,你對門無禮——它們跟你無冤無仇。因此你對我下跪只是出於禮節,你的內心深處充滿了憤怒。閉上你的眼睛然後去看!」那個男人必須只好閉上眼睛,而他看到正是如此。師父說:「如果你看到我說的是對的,那麼首先向你的鞋子下跪,請求原諒。」那個男人說,「你在說什麼啊?你是瘋了還是怎麼了?向鞋子下跪?我的鞋子,還要請求它們的原諒?它們是死物!」師父說:「如果你會對它們生氣,而你從來沒有想過你對死物生氣,為什麼你不能請求它們的原諒?除非你請求鞋子和門的原諒否則我根本不會跟你說話。只要出去,消失!」

  那個男人可以看到要點。他走過去,向鞋子,向門跪下。稍後,他眼裡帶著淚水回來,他對師父說:「我的生命中我從來沒有覺得如此的開心。起先向鞋子下跪時我覺得非常難為情。但當我真的跪下時,我突然間覺得很開心。有一些東西在我裡面,整個氣候馬上改變了,就好像你突然春天到來,花開放了一樣。」看著你的人生。不要對任何東西無禮,甚至是死物,因為事實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死的。

如果神充滿所有東西,那麼沒有任何東西是死的。一顆石頭有一個只是沉睡得非常深的靈魂,如此沉睡以致於它甚至沒有呼吸,處於一種昏迷狀態。但它跟別人一樣是活著的。

摘錄自 金色的風 達顯日記


  禪 只關心主要的部分,你的生命源頭。只要往那條路深入,然後你會達到最終的轉變,從個人到宇宙。

  在死之前,抜隊(Basui)對聚集在他周圍的人群大聲說:

  向前看。

  什麼在那兒?

  如果你能如它所是的看它

  你將不再犯錯

  他是在談論內在。這些是他生前最後說的話;他是在說:「向前看!」他不是在對誰說話,他是在對他自己說話,向前看。什麼在那兒?--只是一個純粹的清明(purity),一個寧靜的天空,一個永恆的寧靜。如果你能如它所是的看它,沒有任何先入為主的概念,沒有任何宗教和哲學,只是如它所是的--你將不再犯錯。你將不會犯下任何錯誤。你將會像一隻箭直接地到達,射中月亮。禪只關心你--你原初本性的你。

摘錄自 佛:心之空性
 

  在一個夏天的日子裡,一休禪師正在工作,或許是在清除雜草,他感到非常疲倦,而且天氣又很熱,因此他跑到那座廟的陽台上去吹涼風,他覺得很舒服,所以他就跑進廟裡,將佛像從寶座上拿下來,把它綁在外面的一根竹竿上,說:「現在你也使你自己涼快一下!」

  這看起來很荒謬,將一個木頭做的佛像綁在一根竹竿上,告訴佛像說:「現在你也使你自己涼快一下!」但是你看……有很深的東西在那裡。對一休來講,已經不再有死的東西,甚至連木頭做的佛像對他來講都不是死的,一切都是活的,他開始感覺每一樣東西就好像他在感覺他自己一樣,那些我和你之間的界線已經不復存在,他已經達到了「一」。

摘錄自 一休禪詩-放輕鬆些 

  很久以前的我自己在自然裡面是不存在的,當死的時候沒有地方可以去,根本什麼都沒有,以下有一個很著名的禪宗趣聞:

  有一個人來到一個禪師面前問他說:「狗有佛性嗎?」

  你在其它任何地方都不能問這樣的問題。如果你問一個基督徒說:「狗有基督本性嗎?」他一定會非常生氣,認為你在侮辱基督,侮辱神所生下來的唯一兒子。這個問話不僅是凡俗的,它還是讀神的,但是在佛教裡面你可以問,沒有問題。

  弟子問師父說:「狗具有跟佛同樣的本性嗎?」

  師父的回答非常奇怪,而且非常令人困惑。好幾世紀以來,人們一直都在沉思它,它已經變成一個用來靜心冥想的公案。

  師父回答說:「穆。」

  「穆」意味著什麼都沒有,問題是:他說「穆」是意味著什麼?它也可以意味著「不」。它可以意味著什麼都沒有,它也可以意味著「不」。他是不是在說狗不具有跟佛同樣的本性?禪師不可能會這樣說。那麼他說「穆」是意味著什麼?他不是意味著「不」,他是意味著什麼都沒有,他是在說:佛是空無,狗也是。他藉著說「不」來說「是」。

  他是在說:是的,狗具有跟佛同樣的本性,但佛是空無!狗也是。不論在佛裡面或是在一隻狗裡面都沒有「自己」,沒有人在裡面!佛是空的,狗也是。只是那個形式有所不同,那個夢有所不同。狗在夢想說它是一隻狗,就這樣而已。你在夢想說你是一個人,有人在夢想說他是一棵樹,但是在內在什麼都沒有,只是純粹的寧靜。

  這個寧靜就是三摩地。當你開始瞥見這個寧靜,你的生命就會開始改變,那麼你就會首度以一種詩意的方式來生活,那麼死亡就不會在你裡面產生恐懼,那麼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打擾你或使你分心。

  師父的回答「穆」真的是意味著「是」,但是他不直接說「是」是有原因的,因為那個「是」會被誤解。這樣的話,那個人一定會認為狗跟佛一樣都有「自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他沒有使用「是」這個字。他說「不」,但他並不是意味著狗不具有同樣的本性,他是意味著兩者裡面都是空無,只是外表的形式有所不同。

  對一個佛教徒而言,尤其是對禪宗的佛教徒而言,沒有什麼東西是凡俗的,也沒有什麼東西是神聖的。

摘錄自 一休禪詩
 

  佛陀說:如果目標消失,美德和罪惡都將會自動消失,而人們將會被蛻變!因為將不會有誘惑要去做什麼事,因為將不會有戒律。只要去看它的要點,只要去看你內在的情況,你一直都在做什麼?

  我自己對千千萬萬個弟子所觀察到的是:他們還一直繼續在跟他們的父母抗爭。他們很深的難題是;他們的父母叫他們不要做某些事,如果他們做了它,他們就會覺得有罪惡感;如果他們不去做它,他們又會覺得他們不自由,在這兩種情況下,他們都掉進了陷阱,因此他們繼續抗爭。

  唯有當一個人不再反應於他的父母,當那些父母的聲音從意識上消失,當它們已經不再對你有影響,當它們不再在你裡面產生出贊成或反對,你才變成自由的。當你幾乎能夠忽視它們,對它們漠不關心,你才算是變成一個成熟的人。

  人們問我說:「一個成熟的人要怎麼定義?」一個在意識上脫離他父母的人就是一個成熟的人。

  當耶穌告訴他的弟子們說;「除非你恨你的父母,否則你無法跟隨我」,他這樣說是對的。一個倡導愛的人居然會說出那樣的話,這聽起來很荒謬,但他是對的。

  我自己的感覺是:「恨」這個字從希伯來文翻譯過來的時候翻錯了。我不知道希伯來文,但是我知道耶穌,那就是為什麼我說它一定是翻錯了。他一定是說:要漠不關心,要忽視,不要再執著。他一定是使用了某一個名詞,而那個名詞意味著「要脫離」你的父母,因為「恨」這個字不能夠被使用有很多理由。

  第一,如果你恨你的父母,你就是還沒有脫離他們,你還不是自由的。恨意味著你反對,所以他們還控制著你。他們還以某種微妙的方式在控制著你:你將會繼續做一些他們不想要你做的事,因為你恨他們。你父母說「不要抽菸」,但你還是繼續抽,因為你恨他們,這是你表現你恨的方式,但是這樣的話,你還是執著於他們,你還是跟他們有關係,你還沒有脫離他們,你仍然被拴住,你仍然抓住你母親綁圍兜的繩子,你仍然是幼稚的。

  既不要愛,也不要恨,父母親的聲音必須消失,你必須只是看著它消失。

  佛陀更進一步,他說:除非你殺掉你父母……除非你殺掉你父母……他並不是意味著你要真正謀殺他們,但是在內在深處,你必須謀殺他們,你必須拋開他們,你必須原諒,然後忘掉他們,而不是反應於在你裡面你父母的聲音。

只要注意看你的內在;你一直在做什麼?你是否仍然在跟你的父母抗爭?在反對他們?或是做一些他們從來不想要你去做的事?或是做一些他們會非常生氣的事?你是否在跟你的教士和你的政客抗爭?這樣的話,你將仍然停留在他們的權力裡。

  佛陀說:一旦那個拒絕消失,那個誘惑就跟著它消失。誘惑是那個拒絕的影子。

  所以要記住,不要以為佛陀是在說要去自殺、要去犯罪,要去做這個或要去做那個。不,他只是在說:瞭解它!透過瞭解,你將會看到生命有一個新的轉變,有一種蛻變發生了,你會開始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生活,那是你以前從來沒有經驗過的。你會開始很寧靜地、很喜悅地、很慶祝地去生活。

摘錄自 一休禪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m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