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難了解陰影投射作用,卻棘手得很,因為它掌握著我們最切身的幻覺。讓我先舉個例子︰
    
傑克的車庫亂得一團糟,很久以來他就想徹底清理一下。終於有一天,他下定決心動手,穿上工作服,懷著些許興奮的心情開始動工。

至此,傑克可以說實現了他內在的動機,因為除了形勢需要以外,他真的想做件事情。

其實另一部分的他並不想去清理那些垃圾堆,至少他想要清理車庫的動機強過不想去清理的動機,這是關鍵所在。


          當傑克到達現場,面對簡直不知從何下手的情況,心理開始打退堂鼓,可是他並沒有離去,東摸摸,西摸摸的,翻一翻舊書雜志,

玩一玩舊的棒球手套,做會兒時白日夢,繞著一堆舊貨躊躇一陣子。

此刻,傑克先前的動機開始模糊,可是清理車庫的想法還在,否則他早就離開此地,去做其他事情了。

他想要做件事情的動機還是強過不做的動機,可是他又漸漸忘掉本來的抱負,于是他開始疏理它,並且投射出去。

      整個投射過程是這樣的︰傑克想要清理車庫的動機還明顯地在那兒,就像饑者求食的欲望一般催促著他。

傑克開始在腦海中暗想,有個人催著他清理車庫,可是他又記不起來是誰在逼他,於是他在車庫裏來回磨菇。

漸漸地他對整個計劃開始生氣,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的過去了,他的怒氣也愈深,極需投射出去,

也就是說,他早已忘了當初自己想要清理車庫的抱負,急著想找個代罪的替身

他心理知道有個人在催他清理,使他焦躁不安,他一心想找出那個凶手來。

      就在此刻,妻子出其不意地出現了,探進頭來不經意地問一聲清理完沒有?當時他便氣得叫她少管閑事。

他現在曉得了,原來是妻子要他清理車庫,於是投射作用終于完成了自己想要清理車庫的動機,變成外界施予的壓力。

      傑克開始感到妻子在後面催迫他,實際上他所感到的仍是同樣的想清理車庫的動機,只不過他把這動機套在妻子身上而已。

傑克也許會向她大吼︰他根本不想清理這臭車庫,她最好少來煩他。

如果傑克真的沒有清理車庫的動機,他便會直截了當地說,他改變主意了,改天再做。

可是他並沒有這樣回答,因為他心內知道,有個傢伙一直要他清理車庫,這傢伙既不是他,一定是別人。

於是妻子成了最佳候選人,她一露面,傑克就把那動機投射在她身上。

      簡而言之,傑克將自己的動機投射出去,感覺到它是由外而來的催迫。由外而來的催迫又叫做壓力。

每當一個人將某種動機投射出去時,就會感到壓力,因為那個動機開始從外來壓迫它。

我們可以進一步地說︰所有的壓力都是來自你自己投射出去的動機或包袱。很多人也許聽了會為之一怔,事實就是如此。

我們由上述例子便可看出,如果傑克自己沒有清理車庫的動機,便不會感到由妻子那兒來的壓力。

他不會勃然大怒,只需說︰我今天不想做,或說我改變主意了。可是他內心卻感到一股催迫力,這催迫力實際上不是來自妻子,而是他自己本有的企圖。

無此企圖,便沒有壓力;所有的壓力說穿了,都是個人自己投射出去的抱負。

      如果傑克之妻確實走進車庫,要求傑克清理一下,整個局勢就會大為改觀嗎?

傑克所感到的壓力,是否就是因為妻子的要求,而不是來自他自己的嗎?事實上結局完全一樣,只不過給予傑克更方便的借口而已。

由于她願示出同樣的企圖,成為杰克最好的投射目標,他當然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動機扣在妻子頭上。

他必須先有那動機,也急著想投射出去,否則他不會具體感到那股壓力。他所感受到的,其實原是他自己的抱負。

      因此,這一層次的心理治療學家會為常感到壓迫的人指出,那些壓力是來自他內在所擁有的抱負及衝勁,只是他自己尚未意識到而已。

如果沒有那內在動機,他根本不會介意。想通這一點的人,以後若再感到來自上司,配偶,學校,朋友,同事,甚至自己的孩子種種壓力時,

便會視此壓力為徵兆,表示他內在擁有自己尚未發掘的抱負及活力。他漸漸把“我感到壓力”詮釋為“我心內有種潛伏的抱負尚未表現出來。

”壓迫感一旦變成他自己尚未察覺的動機,他便有權做主,究竟自己要不要順應這意圖,還是暫時擱置。

不論作何種選擇,他很清楚,這是他自己的意圖。

          投射的心理過程其實相當簡單︰你內在的某個動機,例如︰企圖、憤怒或欲望、本來是朝外境而發的,

當你投影出去後,竟成了外界對你而發的一股衝力。就好像擲回力棒一般,你被自己所射出的能力擊倒。

你既然置此衝動于非我的界外,它自己站在外界那邊與你為敵,使你招架不及。

      當你把那陰影投射出去後,你會感到自己失去了任何動機及衝勁,他們全部到外界去了,並且出現在其他人身上,

也就是說,自我愈來愈弱,非我愈來愈強。這人不只會感到坐立不安,還會頑固地為他的虛妄處境辯護。

當傑克向妻子大發雷霆時,你若上前勸解並告訴他,那壓力其實來自他自己的動機,他不揍你一頓才怪。

因為當事人急需證明他的投射千真萬確地在外面威脅著他。

      大部分的人都很難接受自己的陰影,不願承認那股衝力原是他們自己的。正因為不願接受自己所不喜歡的一面,他才會投射出去。

凡有投射,必隱瞞著抗拒心理,有時不太強烈,有時頑固的很。

至此,我不難看出投射作用的主要現象,外界強烈的衝擊,並非真的加于我們的,它常是我們自己的投射作用。

那些令我們厭煩或憤怒之事,通常都是陰影的反射而已。有個的諺語說︰“我看了又看,終于看清了,原本以為是你的那家伙,竟然是我自己”。

摘錄自 事事本無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m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