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自我認同很早就成形了,起初嵌在母親-嬰兒的一對一關係裡,稍後在家庭內擴大,之後則是不斷延展以納入益加寬闊的文化環境。

在自我形成的過程中,個體天生的某些活動和傾向會被母親或家庭所接納,但也有某些活動與衝動會被認為是不好的而遭到拒絕。

大小便訓練便是諸多此類更為細膩的互動之一,在訓練過程中,成長中孩子的自我認同,是由他所依賴的人的喜惡塑造出來的

這些被家庭所排斥的傾向和衝動不會就這麼消失,它們會聚集在一起變成「第二自我」(alter-ego)形象,就在個人潛意識的淺層之處。

這個第二自我就是榮格所說的陰影,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為,

對立兩方的其中一方攤在意識的「光束」下時,被排斥的另一方便掉入潛意識裡成為「陰影」。
  
由於陰影的內容或本質是發展中的自我的一部分,它依然保有個人認同感,只不過是被拒絕而不被接受的那一部分,而且往往伴隨著罪惡感。

由於陰影是在早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從主要的自我認同當中分離出去的,所以它重返意識的可能性引發了焦慮。

心理治療與分析大半的例行工作,即是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好再次檢視陰影的內容為何,

並且盡量把出先前被自我形成的早期「分裂」所丟棄的內容統整起來。童年時分離出去的許多心靈自然屬性,

對健康成人的心理運作而言,其實是不可或缺的。

譬如,攻擊和性的衝動往往會遭到割除,因為它們於童年時期表現出來實在不妥,文化上無法接受,且令父母十分頭疼,

不過,它們卻是正常成人性格的重要特質。成人可以用一些方式去調節、整合它們,這是兒童不成熟的自我結構所辦不到的。

其他的特質,就連天生智力的隨意表現,也都可能遭到同樣的對待,被丟棄到陰影裡。
  
把陰影的內容統合到意識層面有雙重效果:不僅能擴大自我活動的範圍,而且也省下了之前死命去隔?並壓抑那些陰影特質時所花費的力氣。

個體往往因而覺得生命更上一層樓。
  
由於陰影本質上還是自我的一部分,所以它和自我有同樣的性別認同,男人要有男子氣概,女人就要有女人味。

除了作夢及幻想的內容會把這些氣質擬人化之外,陰影也常常被投射到同性別的人身上,

那些擁有投射者主要自我形象所欠缺的特質的人,往往令投射者又嫉又恨。

摘錄 自榮格解夢書

現在從我們大部分人所處之境———角色層次開始。

角色層次是相當扭曲而狹義的,因為個人有意抹殺自己的某些氣質傾向,例如憤怒、武斷、性欲、快樂、怨心、勇氣、侵略心、沖動、嗜好等等;

然而它們(陰影)並不因為主人的否認而銷聲匿跡,他(主人)最多只能否認它們與他的關系,因此他盡量使自己相信,這些氣質均屬于“非我”,乃外來之力。

他(主人)不惜縮小自己的領域,也要將自己不想見的氣質驅逐出自己的界限之外。被驅逐的氣質便壓抑于陰影之中投射為外在心象。

此人只認可他那狹義、貧乏而扭曲的形象,為他的角色而活。新的界限就如此出現了,另一場于自己陰影交戰的好戲便隨之上場。

摘錄自 事事本無礙

以上摘錄 自兩本書中對 陰影 的說明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畢竟 陰影 還是自己的一部份

它只是等機會爆發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mas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